【影評】《被偷走的童年》:溫暖不殘酷的猶太家庭故事



納粹黨對猶太人的迫害,是人類歷史上的重大慘劇。後世有許多創作者以此為題材,創作電影、電視劇、小說、漫畫等,提醒世人不要再犯下這種錯誤。為了誠實面對歷史,這類作品大多相當寫實,即使用各種手法包裝,仍難免讓人覺得沉重。《被偷走的童年》是以此為題材的作品之中,難得溫暖而不殘酷的一部。

《被偷走的童年》由曾以《何處是我家》拿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德國導演卡洛琳林克(Caroline Link)執導,改編自英國童書作家朱迪斯克爾(Judith Kerr)的同名自傳體小說,故事描述德國的猶太女孩安娜,與她的哥哥麥克斯、作家爸爸亞瑟、鋼琴家媽媽多蘿西亞,為了躲避納粹迫害,一家人輾轉流落各國的故事。



一個猶太家庭為了躲避納粹而周遊列國,聽起來好像很沉重,但其實並不然。片中的爸爸亞瑟,因為經常投書批評納粹黨,早就成為該黨的眼中釘,因此老早就做好準備,在希特勒當選德國總理的前一天,安娜就被迫離開從小生活的家。因為這一家人逃的早,不要說蓋世太保或集中營,就連納粹黨的「卍」字都沒出現過幾次,怕看到殘酷橋段的觀眾可以放心。

這一家人每到一個新的地方,難免都會遇上一些困難,而他們總是能夠用巧思化解。安娜和麥克斯都是個性樂觀的小孩,不會因為一時的挫折而灰心喪志,面對困境也能以正面角度看待。亞瑟和多蘿西亞為了支撐這個家庭,也都非常的努力且有耐心,當然偶爾還是會有爭執,但不會輕易放棄希望。




《被偷走的童年》最大的優點,就是沒有為了劇情張力而刻意灑狗血,所有衝突都設計得恰到好處,不會讓主角們陷入極端的處境,靠著「慘」來吸引觀眾。觀眾看到這一家人為彼此的付出,都是相當平實的,你還是會因此感動,但就是淡淡的,沒有過多的人工調味。

電影接近結尾時,這一家人好不容易在法國定下來,卻又要接著前往英國,爸爸亞瑟說:「或許我們不會在同一個地方有家,但會在許多有點像家的地方。」這句話不只精準點出猶太人在二戰期間的命運,爸爸對自身遭遇的態度,也可以呈現出這部電影的基調:這是一個溫暖不殘酷的家庭故事,尤其適合闔家觀賞,看完每個人心裡都會是暖暖的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【專題】不可名狀的恐怖!8部與克蘇魯神話有關的電影

【影評】《狼嚎殺機》:有狼人的緝凶故事,再談一點中年危機

【影評】《咒術屍戰》:全新型態的活屍電影